一、池塘條件
適鮰魚適合生長在水質清新、溶氧比較高,并且靠近水源、拍灌水方便、環境安靜的地方。一般池塘的面積在兩千五百平方米最好,水的PH值在7.5左右,水深在一米八左右,東南走向,長方形,就可以使用磚石或者是水泥硬化做池壁,要求每個塘口需要配備三千瓦葉輪的增氧機一臺,池低的淤泥最好不要超過八厘米左右。
二、魚種放養
1.親本引進培育。首先要搞好親本引進。要選擇正規的魚回魚原種場或良種場引進親本魚種,要求品種天然、純正、優良,同時親本引進時要進行檢疫檢驗,確保其品質,并不攜帶任何病毒。其次要強化親本培育。
在親魚培育時期,要選擇體質健壯、生長性能良好的4~5齡魚作為親魚,按雌雄1∶1的比例配組。親魚池面積3~5畝,每畝放養60~80尾,約150~200kg,同時搭養少量鰱、鳙魚種,以便改善池塘水質。
親魚在越冬前,要采取強化培育措施,讓親魚積累一定的營養,既是懷卵的物質基礎,又能使之順利越冬。冬天只要水溫在10℃以上,親魚尚能少量攝食,須適量投喂一些飼料。
2.魚苗培育管理。魚苗出膜后2~3天便收集起來先進行暫養。暫養池以面積1~2m2水泥池較好,每平方米可暫養魚苗1~1.5萬尾。池內需有微流水,2~3天后要投喂些適口飼料。以輪蟲最好,不足時也可投喂人工粉狀配合飼料。
魚苗經5~6天暫養后便可轉入專池培育夏花。夏花培育可用有流水的水泥池或面積較小的土池培育,水深0.7~1m,先用常規方法進行消毒。藥物毒性消失后施基肥培育浮游動物。魚苗下池前用8g/m3硫酸銅溶液洗浴10~20分鐘,進行消毒。
流水水泥池每立方米水體可放苗8000尾,土池每畝放苗5~8萬尾。魚苗下池初2~3天,由于池中有豐富的天然餌料,一般不需投餌,以后必須投喂人工飼料。人工配合飼料的主要成分為魚粉、玉米粉、黃豆粉、維生素和礦物質等,要求蛋白質含量為35%~40%。
三、飼料投喂
在經過鮰魚苗種階段轉食馴化以后,可以主要搭配飼料,其中粗蛋白含量最少要達到百分之四十三左右,主要是以酵母粉、進口魚粉、花生餅、礦物鹽等為原料。制作成硬顆粒狀的飼料,開始飼養的飼料可以在粒徑在三毫米左右,可以慢慢隨著魚的增大,逐漸的增加粒徑,投食要做到定時、定點、定量,每天需要投喂兩次,每次投喂的時候操作要細心,一定要等到魚群吃飽以后才離開。
投喂以人工飼料為主,兼施少量有機肥。飼料應加工成細顆粒狀,含粗蛋白量在35%左右,日投量一般為魚體總重的3%~5%,上、下午各投喂1次。飼養期間要注意適量注水或換水,以改善水質,保持池水溶氧在3mg/l以上。
四、水質調節
平時需要加強水質的管理,要堅持經常注入新水,因為鱘魚喜歡水質清澈、并且溶氧比較高的池水里,及時開動增氧機,。在七八月份是鮰魚的生長旺季,每個月都系要排污換水一次,盡量增加增氧設備,適時開動增氧機,定時潑灑生石灰水。定期施用光合細菌要根據季節和池塘水質肥度靈活掌握,水質最好不要過于清瘦,如果水源比較充沛、溫度適合,可以使用微流水定時進行沖水的方法。
五、日常管理
每天要堅持巡塘,把污物、殘飼清除干凈,要經常觀察池魚有沒有浮頭的現象,在天氣突變、酷暑季節還要增加夜間的巡塘次數,在魚種放養后的第二天就要就要開始進行投飼馴化。每天隨機抽查魚體,檢查魚的體重、攝食量、肥瘦情況,并且推算魚的生長速度,從而確定下一階段的投食量。
甲魚味道鮮美,營養和藥用價值很高,甲魚分為野生甲魚和人工甲魚,野生的價格比較貴,大約是200一斤;人工飼養的甲魚相對而言較為便宜,平均62.3一斤。
田螺在水里反復搓洗,再用牙刷一個一個的刷干凈,然后,把田螺尾部去掉,讓泥沙流出來,洗的時候,在盆里滴幾滴香油,能把肚子的灰吐出來,還能把里面的小蟲子給引誘出來,然后在用清水反復清洗兩三次就可以了。
三月開花的草本植物有浦包花、櫻草、瓜葉菊、春蘭、四季海棠、君子蘭、春鵑、蟹爪蓮等;三月開花的木本植物有白玉蘭、紫玉蘭、迎春花、連翹、桃花、李花、杏花、梨花、蘋果花、櫻花、紅葉李、木棉、紫荊等。